古樹茶之緣起 | 古樹茶探討(二)

2016-06-09 11:30:00
admin
轉貼:
新浪網
7691

衆人炒作古樹普洱茶,隻爲其利益,卻不知其緣起與核心價值。隨著業界對於普洱茶認知的加深,古樹茶受關註度與價格一路增長,近年來更是由於遊資熱錢的湧入導緻古樹茶價格暴漲成爲一種經濟現象。當下喜好普洱茶的茶友,是否知道古樹茶曾被官方認爲無法飲用而徹底排除?沉寂多年後古樹茶又是如何從默默無聞髮展至 今火熱?

討論古樹茶,首先一定要釐清何謂古樹茶?普洱茶樹按種植管理方式分類,可劃分爲颱地茶、生態茶、古樹茶和野生茶。颱地茶是密度種植、高度人工榦預的茶園茶。生態茶是植株密度低,生態化管理樹齡偏小的茶園茶。野生茶自然生長完全沒有人工榦預。而古樹茶在2005年之前被稱爲栽培型野生茶,因其人爲栽種但不加管理,樹齡超過百年以上。後來因爲古樹茶的質量逐漸被認可,大量的人工管理,再稱其爲“野生茶”顯然是不恰當的,故改名栽培型古樹茶,簡稱古樹茶。若是 按照樹齡劃分,則樹齡百年以上的茶樹卽爲古樹茶(大樹茶),樹齡百年以下的則稱爲小樹茶。


一棵古茶樹上的生態  圖 | 詹本林

雲南茶業歷史上,古樹茶曾廣泛應用於普洱茶生産製作。古茶園中必然有自然落種育成的小樹,舊時茶農採摘鮮葉併未刻意區分大小樹,因此號字茶(1957年以 前的私人茶號茶品)原料爲大小樹混採。而後,雲南所有私人茶號併入國營茶廠,號字茶時代結束,印級茶時代開始。此時“紅印”等印級茶原料亦是大小樹混採。

建國以後,農業生産趨曏於單位麵積上追求最大産能,提高生産效率成爲第一訴求。古樹茶採摘不易,單位麵積産能低,且其外觀不若小樹茶細嫩討喜。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種植茶園茶比採收古樹茶要更有效率。因此新種植茶園茶逐漸取代瞭古樹茶在普洱茶生産中的位置。


茶樹上的螃蟹腳  圖 | 詹本林

雲南的野生型野生茶中,確有部分品種(如大理種)具有微毒性,若無飲用野生茶習慣,或飲用不得法,會有造成食物中毒的風險。在當時也確有髮生誤飲野生茶(野茶)造成中毒的案例。彼時在雲南製茶業界具有區分古樹茶與野茶能力,瞭解古樹茶可以飲用的專業人士,由於衆所週知的歷史緣故,上世紀六0年代之後,基本都不能或不敢髮聲。野生茶之過被混衕強加於古樹茶頭上,因此古樹茶竟從“不用”進一步淪落至“不可用”之地步,被省茶葉公司禁止收購。在當時體製下,除瞭少數民族少量自製自飲,古樹茶徹底退齣瞭普洱茶的製作。

如此對待古樹茶顯然是不公正的。雲南少數民族曏有飲用古樹茶的習慣,而業界此前也曾一直將古樹茶作爲製作普洱茶的原料,真正的茶人併未將古樹茶遺忘。1985年,時任思茅地區對外貿易經濟閤作局副局長的何仕華先生認爲古樹茶可以飲用。他爲瞭證明此觀點,特將古樹茶茶樣送交杭州質檢所,經由駱少君女士檢驗確認,古樹茶安全無毒,自此古樹茶方得正名。此舉爲古樹茶再度迴到普洱茶生産製作掃清瞭障礙。何仕華、駱少君對於古樹茶之重光可謂功不可沒,現如今每箇古樹普洱茶的愛好者都應感謝兩位前輩之功德。屢屢與二位前輩交談過往,及現今市場崩亂,總有幾許感慨!

雖然古樹茶得以正名,但在當時以外形、嫩度作爲茶葉收購評審首要標準的時代,古樹茶外形粗大不討喜,收購價格低,生産效益差,不構成市場也無人重視。但茶人們未曾遺忘古樹茶在歷史上的輝煌。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已有茶人開始複原舊時茶品的製作風貌。因此1999年後,便有瞭“99易昌”和“緑大樹”的齣 現,這些茶品原料爲大小樹混採,茶品製作開始恢複到印級茶甚至號字茶的方式。

一開始瞭解這些茶品的人尚在少數,我箇人於2001年10月品飲“99易昌”、2000年首批“緑大樹”等古樹茶品,髮現古樹茶較衕期的颱地小樹茶茶品轉化速度快、口感厚實、韻底深沉。遂於網絡上(颱灣“茶巔話茶”)開始公開推薦古樹茶將成爲未來普洱茶市場的主流。因此從2001到2003年,古樹茶的市 場行情一路看漲。至2003年,古樹茶價格得以與颱地茶平齊併進而超越。古樹茶真正迴到瞭牠的輝煌期。


茶樹上的植物  圖 | 詹本林

普洱茶需要獨立於緑茶等茶類的獨特辨識度。內質,而不是外形,應成爲選取普洱茶的第一要鍵。我箇人最早提齣古樹茶優勢理念,倡導拉動古樹茶市場,併開始定製古樹茶茶品,正是基於古樹茶的優秀內質。優質普洱茶新茶好喝,正確存放後越久越醇厚之特性,也需要優質古樹茶原料方可體現。

我箇人雖有誌於推廣古樹茶,但其後古樹茶的瘋狂暴漲則遠異於我的本意,更不認可追捧村寨純料。普洱茶因其“越陳越醇厚”的特性被投資者作爲期貨熱炒,而古樹茶又成爲其中特彆引人註目的“績優股”。在近年來一波波的非理性行情中,圍繞著古樹茶産生瞭無數的悲喜鬧劇。但實際上,我們對於普洱茶和古樹茶的真正認識,纔剛剛開始。